三季度經濟增長的含金量高是政策好干勁足的集合表現
- 發布時間:2023-10-30 08:16:17
- 來源:中宏網
三季度也叫秋季,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也是一個金色的季節!
市場逐步回暖,消費持續反彈。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消費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于一個人的當前收入,而且取決于他的長期持久性的收入。今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107億元,同比增長6.8%。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96410億元,同比增長6.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5697億元,增長7.4%。這與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8元,同比名義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同比名義增長7.6%是相耦合的。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快于城鎮消費品零售額,證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商品零售305002億元,增長5.5%,超過同期GDP的增速,這說明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按消費類型分,其中餐飲收入37105億元,增長18.7%是速度最高的,這說明全家外出用餐的機會明顯增多了。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穩定增長,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0.6%、5.3%,也表現不俗。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2.2%、8.3%、6.8%,表明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特別是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比上月加快0.9個百分點,增速連續2個月加快;預計四季度將延續這個增長態勢。顯而易見,今年前三季度消費反彈為中國經濟復蘇注入動力,有效支撐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這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的號召以及《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和《關于促進電子產品消費的若干措施》及時出臺是分不開的。
兩類商品價格平穩,態勢穩中有升。價格是市場供求關系的晴雨表。價格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可以歸結為:傳遞市場信號、提供激勵機會、分配鏈條收入。9月末M2余額289.67萬億元同比增長10.3%。今年工業生產者價格PPI降幅連續收窄,居民消費價格CPI溫和上漲,不存在通貨緊縮的趨勢。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4%。分類別看,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3.2%,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9%、食品煙酒價格上漲1.1%,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1%,衣著價格上漲0.9%,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2%,而居住價格下降0.1%、交通通信價格下降2.4%。在食品煙酒價格中,鮮果價格上漲6.0%,糧食價格上漲1.2%,豬肉價格下降6.8%,鮮菜價格下降3.1%。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7%。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持平,環比上漲0.2%,預計四季度將延續這個回升態勢。這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力倡導和實施的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政策是分不開的。穩定物價是指保持物價總水平相對穩定,不發生大幅度波動,在此前提下對不合理的價格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調整和改革。穩物價不僅是民生保障舉措,而且對于保持財政和貨幣政策兩大方向的宏觀調控發力空間同樣有重要意義。我們不僅進一步強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而且注重進一步強化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保供穩價。
經營主體活躍,投資穩定增長。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靠市場經營主體,因為經營主體是追逐盈利的。有機會就會有投資。今年全國各地經營主體數量不斷攀升,2022年12月底,全國經營主體為1.69億,到2023年6月底增加到1.77億。與此同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尤為突出,顯示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力會進一步增強。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75035億元,同比增長3.1%;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同比增長6.0%。其中特別顯著的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1.3%、11.8%。高技術制造業中,航空、航天器械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0.7%、17.0%;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8.8%、29.6%。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原來的49.7%升至50.2%,重回擴張區間。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0.15%,預計四季度投資增長會更進一步。這與2023年7月14日頒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和國家發改委適時成立國家民營經濟發展局是密不可分的。上上下下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針對社會上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失業率降低就業形勢逐步好轉。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下降。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1%;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9%,其中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7%。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8.8小時。伴隨經濟的穩中有升,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8774萬人,同比增長2.8%。與此同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速度快于GDP的增長速度。從收入來源看,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名義增長6.8%、6.7%、3.7%、5.8%。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4528元,同比名義增長5.4%。這是典型的比較充分就業和生產性就業,也是自愿選擇的就業結果,與黨中央穩就業、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總而言之,大戰四季度,全年更圓滿,順利實現5%的經濟增長目標完全沒有問題。(作者:楊宜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